AI时代的到来,赋予了高等教育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也成为了众多高校探索“AI+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举措。
为满足我校教师对于高质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相关培训课程与实践案例的迫切需求,助力我校AI智慧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决定面向全校教师开展“AI赋能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改革创新”专题培训。现将培训学习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全校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二、课程内容
本次专题培训课程共18门,含8门点播课及10门直播课。培训课程清单见“附件1”。
课程内容包括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沿教育理念、政策背景、技术方法、实践案例、应用心得等,旨在帮助教师从“了解技术-应用技术-主动探索”三个维度,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一线名师的分享引导下,在具体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的实践案例中,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成为善于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智慧型教师,提升数字素养及育人水平。
三、培训安排
(一)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2024年11月14日-2024年11月24日。
(二)培训时间
1.8门点播课程
学习时间:2024年11月14日-2025年3月28日。
课程回放时间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
2.10门直播课程
学习时间:2024年11月14日-2025年2月28日。
课程内容每周四下午观看直播,支持专家直播讲座时老师弹幕、投稿互动,可以实时与专家交流、互动、答疑、研讨。如未能来得及观看直播,课程可以回放,回放时间截止至2025年2月28日,最终时间以依专家允许时间为准。
例:11月14日(本周星期四)14:00-15:30直播预告(第8讲):
主题:应对GenAI可能带来的抄袭作弊——老师该如何设计作业和考试?
专家: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育学讲师刘敏,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欧阳嘉煜。
(三)培训要求
1.教师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并提交不少于2篇“学习反思日志”。总分100分=完整的课程学习85分+2篇“学习反思日志”15分,总分95分以上者可获取培训证书。
2.课程学习要求:10门直播课程全部为必修课程,8门点播课程中自行选择5门课程进行学习,教师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5门课程的学习任务。
3.“学习反思日志”内容:就学习过程中对于“AI赋能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改革创新”理念认知的转变或学习收获进行描述,或者选择培训学习活动中某个专题或场景画面带来的某一个认知冲突和观念转变进行深度描述,能够反映出学习前后的主要变化。同时结合自身情况阐述未来设想和行动计划,观点正确鲜明,表述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可行性,字数不少于1000字。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31日。
四、培训方式
教师直接登录聊城大学东昌学院AI主题学习教发平台报名,或登录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雨课堂学堂云一体化平台,点击下图标识切换为教发平台后,在“AI赋能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改革创新”专栏中报名学习,支持参培教师在网页版或手机端进行课程的观看学习。
教发平台链接:lcudccfd.yuketang.cn。

8门点播课程:登录平台进入专栏点击即可观看;也可进入平台后,在【培训项目】-【我参加的培训】-【进入培训班】查看已选课程。
10门直播课程:定期开展,登录平台进入专栏,点击“去选课”,即可在网页或手机端观看课程。
教师完成培训班报名及选课后,也支持在“微信雨课堂公众号(小程序)-我听的课-选择对应的课程”进行观看。
报名前,请教师进行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雨课堂】身份绑定,【雨课堂】身份绑定路径(如已绑定,则忽略此步骤):
1.微信搜索并关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
2.进入【雨课堂】微信公众号-【更多】-【身份绑定】,选择“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进入绑定页面-输入账密即可完成。账号:教师工号;密码:lcudcc@工号后六位。
五、其他要求
(一)各系部要高度重视,做好培训组织工作,将通知传达到位,确保教师按时参加并完成培训。
(二)平台将完整记录教师的学习情况,课程首次观看不允许拖拽,后续如需再次观看学习支持定位及倍速调节(完成首次完整观看即可获取分数)。培训结束后,教务处将从平台导出学习成绩,所学学时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中,作为教师考核、聘任、晋升、奖惩等的重要依据。未获取培训证书者须由个人和所在系部出具文字性说明材料。
(三)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如有疑问可直接在“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雨课堂交流群”微信群内截图反馈,技术人员协助老师及时处理。

附件:1.培训课程清单
2.学习反思日志记录表
教 务 处
2024年11月14日